留一双欣赏的眼睛——周洁
发布时间:2022-02-22 10:04 供稿:
分享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视频。
视频中的小学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我们的学生比他们大,大概是不会因为一张奖状就喜极而泣了,但是我想,对于赞赏和肯定的渴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看到他们,我就想起了班上的一个学生,曾经他每天都会迟到。几乎每天早上我都要打电话给他的家长,催他到校。我对他从一开始的和风细雨,到后来的疾言厉色,但是他只要一被批评,就变得像是一潭死水,我这块石头扔进去没有任何波澜,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一声不吭。为了他我咨询了心理蔡曼老师,蔡老师说这个孩子对于批评会产生应激反应,也就是说当任何人批评他的时候,他都会全身心地抗拒,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所有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
那段时间面对他的软硬不吃我也非常烦恼。不能不管,管了没用。为了让他不要无所事事,成为班级里的不稳定因素。我安排他负责每天的晨午检,给同学们量体温。无心插柳柳成荫,自从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他每天准时到校,几乎从不迟到,尽职尽责。以此为契机,我经常找机会表扬他,赞赏他的责任心,并且在班级中打造出了“缺他不可”,“如果哪天他迟到了,全班的疫情防控大局都会受到影响”的形象。跨年的时候,我授意班长以班级的名义颁给他“不可或缺”奖。他的家长后来跟我说,从来没看见孩子这么开心过。现在的他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找到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其实我觉得带班与带兵治军是很相似的。有一句话这样说:“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如果能让全军震惊,这个人无论如何都要杀头;如果奖赏一个人能够让一万个人欢欣鼓舞,这个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奖赏他。赏罚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罚,就要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而“赏”更需要方法。好学生固然当赏,但我们也要匀出一部分精力去关注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大肆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我们还可以掌握一些奖励学生的方法。比如:
教育,就是雕塑的过程,哪怕我们面对的是顽石,但是我们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话语,热情的期待,也一定能让顽石开出一朵花来。
视频中的小学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我们的学生比他们大,大概是不会因为一张奖状就喜极而泣了,但是我想,对于赞赏和肯定的渴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看到他们,我就想起了班上的一个学生,曾经他每天都会迟到。几乎每天早上我都要打电话给他的家长,催他到校。我对他从一开始的和风细雨,到后来的疾言厉色,但是他只要一被批评,就变得像是一潭死水,我这块石头扔进去没有任何波澜,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一声不吭。为了他我咨询了心理蔡曼老师,蔡老师说这个孩子对于批评会产生应激反应,也就是说当任何人批评他的时候,他都会全身心地抗拒,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所有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
那段时间面对他的软硬不吃我也非常烦恼。不能不管,管了没用。为了让他不要无所事事,成为班级里的不稳定因素。我安排他负责每天的晨午检,给同学们量体温。无心插柳柳成荫,自从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他每天准时到校,几乎从不迟到,尽职尽责。以此为契机,我经常找机会表扬他,赞赏他的责任心,并且在班级中打造出了“缺他不可”,“如果哪天他迟到了,全班的疫情防控大局都会受到影响”的形象。跨年的时候,我授意班长以班级的名义颁给他“不可或缺”奖。他的家长后来跟我说,从来没看见孩子这么开心过。现在的他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找到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其实我觉得带班与带兵治军是很相似的。有一句话这样说:“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如果能让全军震惊,这个人无论如何都要杀头;如果奖赏一个人能够让一万个人欢欣鼓舞,这个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奖赏他。赏罚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罚,就要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而“赏”更需要方法。好学生固然当赏,但我们也要匀出一部分精力去关注班级里的“弱势群体”,大肆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我们还可以掌握一些奖励学生的方法。比如:
-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是奖励。给学生发个奖状,或者当众给一些学生以优待,哪怕是发块糖,允许他当场吃掉,学生都会因为自己得到了特殊待遇而受到鼓励。
- 用“高频行为”去奖励“低频行为”。比如,“背单词”是学生的低频行为,“打篮球”是学生的高频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打篮球”来作为激励物,对“背单词”的行为进行激励。
- 苦中作乐,也是一种奖励。平时我们对学生严一点、酷一点,平时每天做两张练习,今天只做一张,这也是奖励。
教育,就是雕塑的过程,哪怕我们面对的是顽石,但是我们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话语,热情的期待,也一定能让顽石开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