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2019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9-02-15 13:35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传承朱自清精神,建设高品质学校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2019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2018年主要工作成绩

2018年,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生涯教育为统领,以问题教学为核心,以精致管理为保障,积极推进“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和“五个一百工程”,努力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

1.学生发展情况

2018年中考再创佳绩,有45人被扬州中学录取(其中非指标生4人)。我校运动员在阳光体育各项比赛中获得市直公办初中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女足球队第三次蝉联市直初中足球比赛冠军。三个社团被评为扬州市精品社团,朱庆刚荣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 (NOIP)一等奖。张景行同学获得2018扬州市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

2.教师发展情况

一年来,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频频获奖,共获省级二等奖以上4个,市一等奖9个,市二三等奖14个。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近3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篇。在2018年市级骨干教师评审中,我校有15人入围。先后6次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教育报刊社、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单位组织的省级同课异构活动,开设了近20节公开课。

3.学校发展情况

2018年,学校被命名为“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被评为“苏派名校联盟学校”、“江苏省初中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学校”、“扬州市践行学生守则先进学校”和“扬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合格学校”。

面对新的要求,学校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涯教育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校本课程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改革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的层次还不高,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2019年主要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作为“扬州市朱自清中学”,将把对朱自清先生的学习怀念与学校的办学目标相融合,结合“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和“五个一百工程”,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通过品味先生的优秀作品、学习先生的崇高品质、研究先生的教育思想,传承朱自清精神,建设高品质学校,培育高品质学生,

(一)以校园扩建为契机,改善办学条件,丰富课程资源

在局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房屋拆迁和方案论证等准备工作,根据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校园的扩建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增加,也是师生活动空间、课程空间、文化空间的重新整合,将为师生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更多阵地、更多平台和更多资源。

1.要精心设计。将空间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发展、师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文化传承、办学历史、学校精神融入其中,放大校园的育人价值。

2.要精心装备。要抓住建设新契机,力推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加强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设基于教育云平台、智能化教学资源的智慧教室,不断提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水平。

3.要精心整合。充分发挥各种场馆的课程作用,实现学科教室、体育馆、实验室等空间多重利用,满足不同课型和教育活动的需求,实现有限空间的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满足学校教育的需求。

(二)以生涯教育为统领,传承朱自清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新的一年,我校将本着“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更好发展”的生涯教育理念,遵循“发现自我、唤醒潜能、科学规划、助力成长”的生涯教育思路,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设置,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 传承朱自清精神,营造书香氛围。

开展“朱自清读书节”活动。以“品味经典,感悟人生”为主题,学习感悟先生的“一等人品,一等文品”,形式包括征文、演讲、论坛等 。

组建“春之声”文学社。将学校文学社更名为“春之声”文学社,社刊更名为《荷风》,通过与诵读先生经典相结合,将学校文学社团推向更高层次。

建设“自清广场”。先生取名“自清”,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建此广场为师生提供一个纪念瞻仰的场所,用先生的高洁品质感召师生。

建设“荷韵长廊”。长廊两边介绍朱自清的散文、诗词以及中央领导人以及名人对朱自清的题词等。

建设“实秋书屋”。 先生自号实秋,意思是要成为有德行的人。在现有的信息资源中心或将来的多功能楼建立“实秋书屋”,以此勉励学生勤奋读书,好好做人。

2.传承朱自清精神,助力生涯发展。

先生在其《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写到:“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先生这些睿智的教育思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先生在《春晖一月》一文中提出对学生的教育要“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我校将学习先生教育思想进一步丰富“生涯教育”的内涵。

一是构建生涯教育理念体系。包括——生涯教育“是什么”: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为什么”:问题导向、心理导向、未来导向;生涯教育“要什么”:提升内在觉察力、提升外在行动力、提升未来竞争力。

二是构建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生涯探究课程:行业和职业探究、企业和创业探究、专业和学业探究;自我探索课程:自我认知、自我觉察、自我发现;生涯规划课程:学业规划与阶段计划、职业规划与专业选择、人生规划与人生愿景;生涯准备课程:习惯养成与自主发展、兴趣培养与素质拓展、学力提升与文化基础、贡献集体与社会适应。

三是构建生涯教育活动体系。包括——学校活动:每月主题活动、每周升旗仪式、每天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生涯系列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改革;家庭活动:家务劳动学习、父母生涯故事、在家学习安排;社会活动:企业考察、职业访谈、职业体验、大学走访。

四是构建生涯教育评价体系。包括——测试评价:学业测试、素质达标、能力比赛;表彰评价:特色之星、特色小组、特色班级;展示评价:舞台展示、橱窗展示、网络展示;记录评价:成长手册、小组日记、班级档案。

五是构建生涯教育组织体系。包括——建设“教师研究中心”。研究教学技术(学业导师):研究合作学习技术(课堂教学)、研究学案编写技术(命题技术)、研究思维导图技术(教材钻研);育人技术(生涯导师):学业指导与习惯培养、人际关系与心理指导、生涯指导与志愿填报。建设“学生指导中心”:开设生涯课程、编写生涯教材、搜集生涯案例。建设“家校合作中心”: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生涯培训、家长资源开发。建设“社会资源中心”:企业与社区资源、 大学与职校资源、 校友与网络资源。

(三)以问题教学为核心,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教师发展的第一路径,学生发展的第一抓手。我校将继续坚持推进课改研究,推动教师培训,优化学案编写,规范小组建设,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有趣、学得扎实。

1.突破瓶颈,坚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小组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载体,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小组,课改就难以推进。因此,我校将有计划地完善初一年级小组建设,初二初三年级的评价机制;重点关注“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施,尤其是展示、反馈、讨论等课改元素的使用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完善考核,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将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和指导工作。坚持教学“六认真”,重点关注备课和上课环节。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对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要求教师上课必须严格把好课堂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小结,写好“教后记”。

3.强化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组织化程度。

积极营造“教学即研究”的科研氛围,遵循“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归宿,围绕“精教活学”这个关键词,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在实践中提升教学科研的层次和水平。以“微课堂”为主要教研平台,以“微行动”为主要研究形式,以“微培训”为主要操作方法,引领教师利用碎片化的体系化的教研方式,养成问题意识和研讨习惯,从而营造学校教研的氛围。

4.搞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完善青年教师集中研修学习制度,研修重点将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设计各种培训形式,如文峰论坛、专家报告、观看教学视频、小组合作教学流程设计比赛、班主任课改经验交流会等,要求新教师过五关:教材关、课标关、考试关、教学案关和命题关。举办新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学业过关考试,督促新教师对教材、考纲进行研究,提高对所教知识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聘请名师从研读教材、备课上课、试卷命制等角度提供指导,力争每一位青年教师达成“一年合格,二年优秀,三年能手”的培养目标。

(四)以精致管理为保障,优化工作质态,提高工作效率

继续传承精致管理的理念,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精致管理为保障,搭建高效工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态;营造和谐工作关系和优良工作氛围,进一步提升工作神态;把握考核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生态;展示精致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工作形态。

1.创新激励机制。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关注教师需求,激发教师动力。定期汇集、展示、推介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辐射、示范优秀的工作经验;开展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备课组”、“优秀工会组活动”;定期开展“让我感动的一个瞬间”交流活动等,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

2.加强团队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继续建设“党员领航工程”,从严要求党员干部做好“五个一”,促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结合。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论坛,编印《班主任工作案例》。完善班主任“师徒结对”制度。

3.加快名师培养。立足梯队发展、差异推进的策略,以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依托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形成专题突破、主题研修的研究结构。要求骨干教师以学年为单位完成“四个一”,即阅读一本关于教育理论的好书,撰写一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开设一堂校级以上优秀示范课,完成一次教育教学讲座。

4.加快信息化建设。探索新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建设网上资源共享空间,建设校本资源库,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研究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探索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工具。完善校园数字平台,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研空间,落实“教师成长袋”计划,探索手机软件在教师培养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教研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