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2017-2018学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7-08-30 20:16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度工作思路

 

新的学年,学校将贯彻“全市教育质量攻坚深化年动员大会”的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坚持“让普通百姓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坚持“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生涯教育为统领,以问题教学为核心,以精致管理为保障”的工作思路,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师生充满智慧,让校园充满生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

一、新学年工作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服务于师生生涯发展,关注生命质量,尊重生命需求,激发生命潜能,让每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和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关注社会、勇于担当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发展目标:以“职业精神” 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新学年工作思路

(一)以生涯教育为统领,丰富课程设置,引领学生成长

1.丰富校本课程设置

开发职业探索课程,让学生了解生涯发展要求。在过去的职业讲座、职业访谈、职业调查和职业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我感兴趣的行业”、“我感兴趣的企业”、“我感兴趣的职业”、“生涯愿景模拟”、“生活体验”等生涯发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开展生涯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内容,用“看得见”的目标,“找得到”的资源、“听得进”的道理引导学生;使其更理性、更合理地面对和经营人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认清形势,看到差距,更加注重全面发展;让成绩一般的后进生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更加努力学习而不自暴自弃。

开发习惯养成课程,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丰富内涵,让“八好”习惯教育进一步深化,故事引领,让“八好”习惯教育进一步内化,引导学生——走好路,从遵守规则走向学会自律。说好话,从语言文明走向学会沟通。做好操,从动作到位走向学会健身。扫好地,从认真值日走向学会做事。写好字,从字迹工整走向讲究章法。读好书,从享受阅读走向学会欣赏。上好课,从认真听讲走向学会学习。考好试,从遵守纪律走向学会竞争。

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发现自我张扬个性。在学校传统的校本课程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进一步开发自我探索课程,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管理自己;开发沟通课程,让学生敢于沟通,善于沟通,乐于沟通;开发幸福课程,让学生学会感知幸福、学会传递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开发整理课程,让学生学会从有形的空间整理,走向隐形的知识整理、时间整理,学会分类和取舍;开发家政课程,让学生在寒暑假完成“家务劳动五个一”,每天洗一次碗,每天整理一次房间,每周买一次菜,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一次衣服;开发领导力课程,让学生提高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的能力。在传统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的基础上,增加心理节、小组文化节,广泛开展班级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体育比赛。组织好春游秋游、学生军训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校史、校徽、校旗、校歌和校友的宣传;组织好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开学典礼、青春奠基仪式、入团宣誓仪式、离队仪式;加强班会课研讨,提高班会课质量,将班队会课纳入行政听课范围。

2.加强校本课程管理

丰富课程形式,强化过程管理。以班会课、阅读课、心理课、校本课程时间为阵地,除了传统的知识讲座外,增加故事引领、主题阅读、观看视频、小组交流、大组展示、知识竞赛、技能训练等方式。加强与家长代表、校友、社区、企业、高校的联系,在课程基地建设、外聘教师等方面进行合作,拓宽课程领域,引领学生发展。完善学生德育评价。制订“星级班级”评价方案、“特色之星”学生评价方案;完善“吴飞奖学金”发放办法;用好“教院附中学生成长手册”。

(二)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实践发展,我校的课堂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校打算以“初中生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性评价研究”实验为突破口,激活课改研究,推动教师培训,规范小组建设,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案编写,倒逼课堂改革。让课堂改革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教师发展的第一路径,学生发展的第一抓手。

1突出研究重点。积极建构具有教院附中特色的学校教学模式。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以现实性评价为导向,将评价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使其成为课堂的“规定动作”,尝试在不同环节中开发不同的评价工具,分析其目的及功能,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形成具有教院附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教院附中新“三问三学”模式。加强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开展学科教学有效性研究、课型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开展学案研究、加强命题研究,以此推动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2抓实研究过程。完善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流程;优化“校长点课”。发挥“校长点课”的研究作用,重点研究“问题发现与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施,尤其是展示、反馈、讨论等课改元素的使用情况;开展学科竞赛、学科调研、优秀作业展示等各类学科特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改进研究形式。以“微行动”为主要形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开展“微视频”制作,开设“教师微讲座”,鼓励教师“微悦读”,以“微课堂”为主线,鼓励教师“微反思”,定期开展“微培训”,展开教师“微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微行动”,产生“微反应”,实现“微变化”。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研究意识,提高研究水平,改进教学实践,提升专业水平。

(三)以精致管理为保障,优化工作质态,提高工作效率

继续传承精致管理的理念,在过去的制度管理、过程管理,走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需求管理”、提升“价值管理”、落实“项目管理”、抓好“时间管理”、重视“知识管理”、完善“数据管理”,激发工作热情,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态。

1创新激励机制。开展评选“优秀(特色)教师”、“优秀(特色)班主任”和“优秀(特色)备课组”、“优秀(特色)工会组活动;定期汇集、展示、推介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辐射、示范优秀的工作经验;定期开展“让我感动的一个瞬间”交流活动等。关注教师需求,激发教师动力。让教师经常有“(努力)被关注、(生活)被关心、(困难)被理解、(成绩)被认可、(成果)被欣赏”的体验,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2加强团队建设。学校继续打造行管、班主任、备课组、工会等四支责任团队。让行管干部,在学生面前能做导师,在团队面前能做导演,在来宾面前能做导游。学校继续建设“党员领航工程”,从严要求党员干部做好“五个一”。改革党支部设置方式,“将支部建在年级”,以年级为单位设立党支部,增加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论坛,编印《班主任工作案例》。建立校级德育名师工作室,开展青年副班主任培训。完善班主任“师徒结对”制度。

3加快名师培养。以课题为导向,着重培养各级各类名师。依托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形成专题突破、主题研修的研究结构。立足梯队发展、差异推进的策略,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层级,逐渐走向既有核心课题统领又有多元研究形态的格局。

2. 加快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探索新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建设网上资源共享空间,建设校本资源库,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研究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探索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工具。用信息技术丰富教研方式。完善校园数字平台,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研空间,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和教研形式。用信息技术拓展管理平台。开发数字平台和微信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扩大学校办学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