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全国童谣评比教院附中男孩折桂

发布时间:2014-03-06 08:23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凭借仅短短27个字的一首童谣,来自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初二学生偶亦然摘取了全国优秀童谣评比未成年人组一等奖。在获得一等奖的5名选手当中,偶亦然是唯一一位江苏选手。

    真厉害!

    扬州男孩获全国一等奖

    日前,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第四届全国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我省推荐的优秀童谣有四首脱颖而出,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而其中,来自扬州教院附中的学生偶亦然凭借《跳绳》这首童谣,荣获全国优秀童谣一等奖(未成年人组)。

    偶亦然的指导老师侯燕新告诉记者,偶亦然去年参赛时还是一名初一学生,如今在该校初二(15)班就读,是名标准的“00后”。“他创作了两首童谣参赛,一首是《跳绳》,另一首是《捉蚂蚱》。”侯燕新说,在进行市级评比的时候,专家组就一致看好这首《跳绳》,因为其比喻非常精妙。“获得市里面第一名后,市文明办将它推荐到省文明办,又由省文明办推荐参赛。”

    这首《跳绳》到底妙在哪里?其实,它只有短短27个字:

    “绳儿摇,绳儿摇,绳儿搭起一座桥,什么桥?勇敢桥。胆小的孩子过不了!”

    为啥好?

    把跳绳巧喻为桥,还押韵

    侯燕新告诉记者,童谣的主要传唱人是孩子,因此童谣评比的几个标准也和其他比赛有区别。“童谣的最大特点是儿童口头传诵,要适合儿童,更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童谣太长不好记,字太难孩子们也不认识,所以要求越精炼越好。”

    但精炼并不等于白话,侯燕新表示,这首童谣之所以脱颖而出,成功的比喻是最大“功臣”。“将跳大绳比喻为一座桥,孩子们跳绳是过桥。胆小的孩子不敢跳,就是不敢过桥。这个比喻是偶亦然自己想出来的。”侯燕新说,“这个比喻非常出其不意,但又比喻得非常恰当。”

    侯燕新还表示,跳绳又正好和当前强调体育锻炼的精神相符,不少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都有跳绳项目。“作为童谣,也要讲究实用。小学生们边跳边唱,不正是它的用途么?”

    作为指导老师,侯燕新的关注点是这首童谣是否押韵。“童谣也属于诗歌创作的一种,讲究语言精炼和炼字、声韵。他刚完成的时候,第一句是‘绳儿晃’。我觉得‘晃’有些书面,不如‘摇’朗朗上口。”在听取老师的意见后,偶亦然对自己的童谣作品进行了微调。

    【对话偶亦然】

    童谣素材源自真实经历

    参赛时,偶亦然还是名初一学生,如今,他已经升入初二。昨日,记者在教院附中初二(15)班找到了偶亦然。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这名获得童谣大赛全国一等奖的男孩,最强项却并非语文,而是物理。

    “小学的时候有个大课间,每个班都有两根跳绳,很多同学不敢跳,男生也是。”偶亦然告诉记者,在创作童谣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素材。“另外还有一个春游时捉蚂蚱的题材,但是我觉得跳绳之于我印象最深。”

    怎么样才能写好跳绳?偶亦然思考了好久,觉得要有话可说,还要押韵,要求确实不低。“老师给我们找来了近80首曾经获奖的童谣,我发现,好的童谣并不一定要多么复杂,用越简单的句子描述最丰富的内容就够了。”

    熬了两天两夜,偶亦然写出了初稿。“当时写的是‘晃’,但后来老师建议改成‘摇’,再就是修改了部分标点符号,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偶亦然说,父母也给了他很大帮助,“他们觉得我写得不错,说一定能获奖,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他的强项其实是物理

    偶亦然生于2000年,是位“00后”。虽然获得童谣“国奖”,实际上却是一名“理科男”。“我最喜欢物理,小学的时候接触许多实验,由此产生兴趣;数学和语文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偶亦然告诉记者,他喜欢阅读,中外古今小说都看,还特别喜欢方文山的歌词,“但是我的语文成绩不太好。”偶亦然谦虚地笑了笑。

    记者采访时,偶亦然一直握紧拳头,他觉得自己获奖有些“偶然”。偶亦然说,父母本来给他起名“偶奕然”,希望他“神采奕奕”,但又希望他不自大,所以改为“偶亦然”,“然就是希望我过得‘自自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