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报】以问题引领教学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5-03-26 08:48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初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的特征。阅读课则是每个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既要传授语言现象、语法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理解能力。如何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院附中梅丽娅老师在教学九年级下第三单元Reading板块时,运用“问题教学模式”,在此方面做了很好的诠释。
以概括性问题总领课文 提高学生快速理解能力
在读前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图片对全文进行预测后,梅老师提出概括性问题“What’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学生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课文,而是通过快速阅读,在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来回答这个概括性问题,进而验证自己的预测,以达到对文章大意的了解。而快速阅读就是要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标题、副标题、段落标题,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就包含了对快速阅读策略的运用。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特别是强调整体篇章理解时,采用回答概括文章主旨大意一类的问题能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细节性问题分析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梅老师让学生找出每个部分的主旨句和关键词,采用问题串的形式,提出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从而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第三段为例:先让学生找出主旨句“The robot made many stupid mistakes” ,以关键词“mistakes” 为突破口,呈现思维导图 ,细化三个问题“Why did the robot make many stupid mistakes?”、“How many mistakes did the robot make?”、“What were the mistakes?以细节性问题为抓手,来深入分析文章,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课文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课文的“弦外之音”。与此同时,结合细节阅读还能提高学生识别文中生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还是以第三段为例,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virus”、“properly”、“in a mess”等在文中的意思。通过细节阅读,不仅弄懂了词义、句意和文章脉络,还为学生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应用和输出奠定了基础。总之,综合利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细节阅读形式来阅读课文,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以开放性问题拓展课文增强学生读后语用能力
阅读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完成课文细节分析之后,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是必要的。梅老师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1.小组合作复述课文;2.小组合作讨论机器人的优劣点。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通过重建语篇的训练,增加了语言输出。
专家点评
本节课构思精巧,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属于概括性问题,第二个层次属于细节分析性问题,第三个层次属于延伸阅读、思维拓展性问题。整节课凸显了对学生英语阅读综合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开放性问题能有效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
教院附中好课堂(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