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报】数学从生活中来
发布时间:2015-01-21 10:31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 ||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一次函数的深入研究,也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点、难点的问题,教院附中的张永才老师认为设置切合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探索,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函数思想等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和兴趣。 设置生活情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电影中常见的桥段——利用点燃的香计时,引导学生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函数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香的长度也在变化。在记录时间及香的长度,再连接图片中香的顶端,再联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描点,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形状,激发探究意识,为学习图像的画法作必要的铺垫。用数学的眼光看实际问题,分析解决,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工具科学、合理地抓住其数学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数学活动 引导学生绘制函数图象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具体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引导学生复习函数的表示方法即表达式、表格法、图像法,并思考如何利用表达式及表格绘制函数的图象。借助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作图的过程,思考每个步骤之间的联系,掌握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关注其中的细节.通过活动,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感受画图的方法。 利用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巩固画图,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作图的过程,根据图象是一条直线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自主发现可以只绘制两个点即可确定一次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勤学好思的良好习惯,并形成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提高学生画图技能,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的能力,以及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活动,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已有活动的基础上,设计变式练习,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难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细化问题。让学生能够总结得出“从自己的角度来探究问题,感觉到是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我们的。虽然其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但是还是印象比较深刻。我们喜欢这样思考问题。”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并能够自主反思、归纳、总结、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总结中提升自己。 【专家点评】 利用生活问题,提出挑战性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探究的火花,函数的表示方法各有优缺,互相补充,让学生回忆、比较,为认识图象做知识上的联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利用活动,将可能出现的障碍一一清除,大大降低了难度,减少学生因失误的打击。数学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思维过程是逻辑的、理性的、流畅的,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这些联系揭示出来,赋予它生命。 【教院附中好课堂(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