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报】一条问题主线串出高效历史课堂
发布时间:2015-01-13 17:28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 ||
怎样的历史课才能算高效?学者和专家们对此有过诸多探讨,一线教师们也进行了诸多的实践,这就形成了各种理论和形形色色的教学模式。而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不论老师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从学生学得怎样这个结果来看。学生通过课堂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确做到有收获了,学生在课上都有事情做,乐意做,那么这堂课是有效的。教院附中陈飞老师最近在“扬州市师能百千万工程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开设了《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节示范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历史 新课程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要教会学生去探究问题,自己得出答案。陈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的教学特点。这节课精心设计了若干问题,每次问题探究都由简单到深化,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过程;探究的话题与课标相对应,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每个探究的问题还极有吸引力,问题刚呈现就立刻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如“蒋介石既然已定下消灭中共的方针,为什么不立即发动战争?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蒋介石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问题提出后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热烈讨论然后得出答案:如果毛泽东不来,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从而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如果毛泽东来了,既可以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又可以争取时间部署内战。再如,陈老师问“重庆谈判既然是蒋介石设的“鸿门宴”,毛泽东赴重庆的危险性就很大,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人们记忆犹新。那毛泽东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学生听了问题后马上开始了小组讨论,经过几个小组代表的发言后学生不但明白了“必须要去”,而且还知道了必须要去的原因,即“只有这样才能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一贯代表人民意愿的,同时也能有力地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进一步在政治上获得主动”。 以史料为依据,教会学生论从史出 史料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相关信息,对某一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相关历史信息的引用,使教学效率有效提升,促进学生更好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教会学生论从史出,具有较高的教学实效性。陈老师的这节课合理运用了各种史料,如图片资料、影音片段、文字资料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如多媒体出示《抗战胜利后,各地群众在平毁碉堡》图,让学生思考: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刻能答出:当时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之强烈。 以小组为载体,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够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陈老师在处理这节课时采取每4人一小组的模式,历史课本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性历史知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来实现的。陈老师设计的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和思维强度,但也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先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讲出自己的思路、想法。最后经过陈老师的点拨使学生彻底理解,达到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效果。 【专家点评】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此,陈老师这节课中,注意利用互联网优势,收集多种资料与图片,课堂上,在几个教学环节中都设计一些巧妙的探究问题,用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和探究,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节课重视利用历史资料、影视片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一切都“动”起来,在动中学到知识,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融洽统一。【教院附中好课堂(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