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报】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布时间:2014-12-31 15:34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 ||
生物作为初中课程里一门非中考学科,由于不参加中考,往往被学生忽视。如何改变学生的现有观念,使学生重视起生物课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教院附中的赵业老师《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课给出了很好的示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讨论,共同寻找答案,体验生物世界的精彩纷呈。 步骤引领 有序课堂 在本节课开始时,赵老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预习并提出了预习任务和要求。学生带着目的去预习看书,能够提高预习效果。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赵老师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的方式来掌握本节知识。不过在学生实验开始之前,赵老师先是向学生传授了“实验秘籍之八字口诀”——由外向内,由表及里,旨在教会学生观察实验的总体思路和顺序。随后,她将实验步骤分成了6个部分,每一个步骤都清楚详细介绍了实验如何操作,并且每一步都给出了任务,需要学生在动手动眼的同时,还要动脑去思考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原理。 学生主体 丰满课堂 除了开头导入和每一步骤的介绍要求,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占主体地位,赵老师只是在课堂中巡视、走到小组中去指导、帮助学生做实验。区别于形式上的小组实验,赵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实验材料,确保所有人都可以自己观察种子的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还体现在知识的讲授也交给学生。根据每一步骤中的要求,每一组都有展示的任务,赵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材料展示给所有同学看,同时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讲给大家听。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纠正。最后,赵老师再根据展示同学的任务完成程度、同学的评价等进行加分。 励志寄语 升华课堂 在本节课接近尾声时,赵老师送给了学生这样一段话“不去播种,不去耕耘,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她告诉学生,种子代表着希望,要想收获,必须先播种,然而更加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努力。随后赵老师又分别送给每一小组一包种子,她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定下目标,以手中的种子为寄托,用现实的播种和耕耘去时刻激励着自己为美好的人生拼搏奋斗。 【专家点评】 首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她把观察实验细分为6个具体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二,赵老师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她教给了学生观察实验的总体方法(由表及里)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也能自己进行正确的观察。第三,课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