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扬州时报】这节“三学三问”几何课告诉你答案

发布时间:2014-10-08 14:56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如何扭转初中生“用记忆替代思考”的现象?
这节“三学三问”几何课告诉你答案

   很多初中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运用是有所欠缺,普遍的现象是用记忆替代思考,知识学得越多学习越困难。上周,教院附中张永才老师的一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范例。

    张老师说,初中几何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把握好核心知识。面对全等三角形章节零碎而繁多的知识点,张老师抓住核心,从解决四个疑问出发设计了这节课:零碎的知识点该如何复习?学习几何离不开图形,怎样做到“数形结合”?怎样将分析、综合的思想有机结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促进几何学习?

    绘制知识树串起知识点

    面对零碎的知识点,张老师利用学案帮助学生回顾梳理知识点,再由知识点连成线,促动学生主动去绘制知识树,形成知识网络图,把握整章知识,做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这样做可避免知识的零散性,帮助学生弄清章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章节知识的学习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的影响,承上启下,提高复习的效率。

    培养“数形结合”的习惯

    为改变学生只读题不看图或只看图不读题的错误认识,张老师引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条件并写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由未知想需知”的思考习惯,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设计常见基本几何图形的证明题及变式训练、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相同的图形不同的条件及相同的条件不同的图再次强化“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想

    同样的图形,但是问题改变了,有些学生就茫然了。于是,张老师指导学生“由未知想需知”及“由已知想可知”,通过分析、综合两类典型几何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和综合的思想方法,联合思考“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除已知条件外还需要什么条件”、“从已知条件可以推出哪些证明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条件”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探索并获得解题的有效途径。

    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小组交流

    张老师说,设计数学中的经典图形及其变式训练,感悟数学美的同时,还需要给予小组成员充分的讨论和交流。鼓励组内成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提高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针对性的训练在课内完成并及时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学好几何。

    学校“三学三问”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之间充分发挥合作作用,为每个小组成员尽量多地参与学习提供了平台,激发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专家点评】

    张永才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这一核心问题,紧紧围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如何利用全等进行证明这一线索展开,选好题、重启发,激活求知欲、激活思维,保证复习的针对性。做到三个理解:理解数学,即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通过“有效的追问”,发现丰富多彩的内容;理解学生,即所有问题学生自己解答、纠错、表达,使得学生会做,会解,会说,克服对数学语言“学而生畏,避而远之”的懒惰心理;理解小组合作,即充分利用小组讨论、交流、评价等,将组内小展示与班级大展示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非常之高,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主动、积极地探索,才有很多真实的“生成”。

20141008_0948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