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扬州时报】新课改下原生态的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5-06-03 15:33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临近中考,学生在课堂中越来越显疲惫,而新课改的元素无疑为此带来了生机。新课改下,初三课堂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教院附中冯晓雯最近开的一堂“常态化”公开课给人启示。

    这节公开课是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讲——盐和化肥,在这节复习的内容中主要有几个板块:考点梳理、知识拓展、总结归纳、链接中考、夯实基础,每个板块都有学生活动,而这些活动在新课改下都是常态课所存在的,并不因为是公开课而有什么变化。

    不占学生课外时间

    冯老师这节课是复习课,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点已经全然知晓,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就是考点梳理,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现出来。不得不说,在最后乏味的复习阶段,这棵树点燃了学生的复习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魅力,我一一阅览了学生们的‘知识树’,虽然有些整理得不够全面,但可以看出都是学生精心梳理的。”冯老师说,这些“知识树“的绘制并没有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也没有增加他们的负担,只是将部分书本作业换成了画“知识树”,也让学生在梳理考点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不像以往为了公开课在课前做一些无关于自己成绩的无用功了。

    分层教学激发兴趣

    冯老师说,“为什么公开课的课堂上每个学生听得都很认真?是很多老师在听课,这必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实际上更深层次地追究下去你就会发现,公开课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精心打磨推敲的,从基础入手逐渐提升,这便利于了班级里A、B、C三类学生的学习。”

    很多时候,老师由于课务的繁重并没有好好进行教学设计,只顾着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而部分学生在一开始遇到难点听不懂以后便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懈怠或是走神,那么这节课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教院附中的课改,让课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这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习惯。在冯老师这节课中,她与平时的常态课一样,先由学生自主复习基础知识点,一般B2、C1、C2类学生讲述,对他们进行评价后小组加分,然后拓展提升,由B1、A2、A1类学生表现加分,这样阶梯式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部分学生落下。

    真实有效的学生活动

    新课改的氛围中,学生已经习惯了讨论,对于在常态课上经常讨论的学生而言,公开课上的讨论显得尤为真实。在这堂公开课上除了个别难题让学生们小组讨论以外,冯老师还让他们进行了动手探究。

    粗产品中Na2CO3含量的测定,这样的中考题以往都是实验装置流程图呈现给学生然后进行分析。而在这堂公开课上,冯老师将实验装置图以小卡片的形式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由他们自己来选择装置药品组装。最后选择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实物投影组装的实验装置流程图并且进行讲解,这自然也成了这堂公开课的一大亮点。

    有老师质疑:这样的操作,常态课能进行吗?冯老师说,教院附中的常态课就是这样上的。

    【专家点评】

    这堂公开课一改以往“作秀”的习气,将新课改的元素充分有效地融合在里面,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并以此为出发点,以中考为目标,进行了阶梯式的教学设计,  这样的公开课常态化在新课改下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教院附中好课堂(43)】

IMG_20150603_0937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