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报】一堂“德智兼有”的英语阅读课
发布时间:2015-05-28 09:07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 |
梳理生词,逐一翻译文章中的每一句,多年以来这就是英语阅读课“惯用模式”。殊不知,英语阅读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掌握英语知识,还能成为一堂生动的德育课。前不久,教院附中周恒燕老师的一堂英语阅读课就充分体现了“德智兼有”的特点。 英语阅读课渗透德育 第12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7年在上海成功举办,这节阅读课的阅读材料是此次特奥会期间一名志愿者经历的报告。本节课需要学生在学习完文章后能够读懂有关特奥会以及特奥会志愿者经历的文章;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有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的意识。 周老师说,这篇文章生词比较多,而且很多单词比较难读,部分学生对特奥会也不熟悉,所以充分的导入,详细的分析理解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们能通过这篇文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三步设计整堂阅读课 周老师说,课文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德育材料,在课堂设计上,她将课堂进程安排成“三步走”。 第一步,轻松复习和充分导入。首先通过师生对话轻松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即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引出有智力障碍的人也需要我们帮助,自然过渡到要学习的文章。接下来介绍特奥会、上海特奥会以及特奥会的一名运动员,学习一些新单词和短语,然后再检查预习作业,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步,通过各种阅读方式,逐渐了解文章。首先观看课文视频,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了解文章部分信息,再指导学生利用速读和详读等方式,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比如找出第三段的动词,用所给动词和词组回答如何帮助有智力障碍的运动员;根据第四段的内容编一个对话等等,让学生逐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第三步,完成书后练习、小组讨论,培养助人为乐的意识。在了解文章大意后,通过完成书后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帮助有智力障碍的人;如果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帮助别人是否该收取回报等等。通过这些讨论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的意识。 设计亮点 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周老师这节课的第一个亮点。大部分学生对特奥会不是很了解,甚至分不清楚。所以在导入阶段,周老师特别介绍了特奥会的知识,并详细介绍了特奥会的精神、誓言和口号,此外通过介绍特奥会一名运动员的事迹,顺利呈现出本文出现的生词,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新的单词和词组,又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有兴趣的“德育场”。 整篇文章用一个关键句串起,这节课的第二个设计亮点让人耳目一新。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关键句,用这个关键句串起整篇文章: Liu Ming volunteered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 关键句中Liu Ming 引出文章的第四段、第一段和第五段,volunteer 引出第三段;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引出第二段。学生可以通过黑板上这一个句子,就能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简单易懂。 此外,周老师还采用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如速读、详读、观看视频后迅速阅读等。学生们在详细阅读后,完成各项阅读任务。阅读中采取的听、说、读、写、讨论等方法让学生逐渐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专家点评】 周恒燕老师的这堂阅读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设计的阅读任务由易到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逐步了解文章,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起来一点都不吃力。充分的导入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背景,既能让学生多增长点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老师设计的检查预习作业、编对话、小组讨论、上黑板写问题答案等方式让全班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课改元素体现在整节课的各个地方。读后的讨论既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乐于助人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