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扬州时报】不走老路子的思品复习课

发布时间:2015-04-14 14:38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市初三思品复习研讨会上 他的公开课获点赞
不走老路子的思品复习课
    作为一线老师,对于复习课如何上,往往都比较头疼。3月26日,扬州市初三思品复习研讨会在教院附中举行,专题研讨初三思想品德学科该如何复习的问题。教院附中刘登明老师用一节公开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生动的诠释。“要把复习课上出区别于新课,不能再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导入、运用材料得出结论等;也不能只简单重复知识点。”刘老师说,复习课区别于新课主要有三点:首先要从更大的视角明确复习的重点;其次要构建更大范围的知识体系;再次要点拨解题技巧,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牵住牛鼻子

    抓重点连出考点串

    初中思想品德法律专题的复习内容庞杂,难度较大,中考指要中罗列了26个考点。一节课想要全面复习,犹如蚍蜉撼大树般不自量力。抓住重点,显得尤为关键。法律专题分为两个课时,本课时的复习,刘老师把重点确定为了解《义务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相关内容,知道这些法律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义务,从而思想上明确要学法、懂法,行为上要守法、用法,为构建法治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处理法律专题复习上,刘老师牵着几部法律这个牛鼻子,引出了法律规定的权利,如何维护这些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成功化解了法律专题复习零散、要点多等问题。

    搭建大舞台

    搭建大舞台

    画“地图”探究知识点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是对知识的总结与梳理。在复习阶段,因为知识已经讲过,就好像已经嚼了一遍的甘蔗,再去嚼一遍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所以,大多学生在复习课上兴趣都不浓。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呢,刘老师通过与同组老师,与教研员探讨,以及自身思考,发现在复习课上,老师的作用更接近于一幅设计好的地图,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路线上去探寻知识的奥秘,而不应该老师代替学生去旅游,然后给学生去讲述旅途是多么愉快。基于以上思考,刘老师设计了“自主预学,寻找考点”、“小组探学,建构体系”、“师生展学 解决问题”这样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其实就是三个舞台:首先让学生找与法律有关的考点,然后让学生进行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的梳理,最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老师只是进行适时点拨与点评。

    建构知识树

    建板块形成系统化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的地方还在于知识建构。新授课也有知识构建,但那种构建更多是框题与框题之间的,而不是一册书或是更大范围的。二轮复习,需要从初中思想品德的角度构建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大板块。在法律专题的知识构建上,刘老师引导学生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展开逻辑,国家层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要明确法律的特征,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又包括宪法和普通法,然后对课本涉及的普通法又进行展开;个人层面要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需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学法、懂法需要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然后对权利再进行展开。每引出一个知识点,实时展示一下知识树,刘老师就让学生明确这个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在知识树上的位置。通过系统图式化,达到知识系统化建构的目的。在法律专题构建上,层层递进,抽丝剥茧。

    专家点评

    宝应教研员、特级教师方长明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这堂课制订的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测性,因而整堂课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地展开;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非机械训练的机器;这堂课充分联系了当前的时政,运用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的相关内容,再与教材进行了有机结合;这堂课教学过程体现了一个“活”字,学习方式有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大组展示等等,使得学生的思考与收获都不局限于课本;中考复习不是已学知识的重复,而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这堂课上,这种构建通过学生一步一步地展示得以实现。因而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