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报】一堂“原生态”的化学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7-03-31 20:59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 |||
《燃烧与灭火》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较大,所以教院附中刘萍老师大胆决定课前不与学生沟通,只布置他们回去把书上内容预习一下,这样课堂上让他们自由发挥,这样也更真实、更“原生态”。 ●教师准备 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起点知识。学生对燃烧有一定的认识,但从未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过燃烧。学生知道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用水、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但经历过火灾的学生没有,使用过灭火器的学生也很少。在教学设计中,刘老师将消防知识的传授也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准备 由于本节内容生活中比较常见,刘老师提前请学生收集有关火的用途、火灾的危害以及常见灭火器材、灭火方法的有关信息。 1.从实际出发,寻找学生学习兴奋点,调动学习兴趣 引言部分,刘老师出示了一张火灾的图片,引导学生假如突发这样的火灾,你被困在其中,你知道如何应对吗?这引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强烈欲望,学生的第一个兴奋点出现。紧接着学生交流了什么是火,什么是燃烧,提供学生施展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题被自然引出。可以说没有学生开小差。 2.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方式,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化学实验。 在讲燃烧的条件时,刘老师通过三种物质的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本实验本身没有粉笔头这个物质,我通过改进后,粉笔头无论多高温度,都不会燃烧,学生一下就总结物质必须有可燃性,这是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 3.设计问题,层层深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从灭特殊物质的着火到商场宾馆突发火灾的灭火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特别是在强化问题的教学环节中,不是去解决一个普通的问题,去复现已学知识,而是从油的着火、电器的着火、图书馆的着火这些特殊环境的火灾的扑灭的角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 4.消防知识的实际应用,深受欢迎 在灭火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刘老师采用了实验教学。把火灾发生时的正确求救、自救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进行总结。100%的学生能掌握课堂学到的消防知识,整堂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整堂课老师只负责设计,活动都是学生完成,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回答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一节没有事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课,刘老师有非常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了学生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刘老师把难以用语言说清的道理用简单的小实验告诉大家,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还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充分发挥了这节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