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报】借助多媒体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7-03-31 20:55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 |||
这是一节初三英语阅读课,标题为Music without Boundries(无国界的音乐)。本节阅读课主要介绍了音乐家谭盾,课文生词多,句式复杂,含义深刻。并且由于学生对这位音乐家不甚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会稍感枯燥乏味。这也成为教院附中杨 老师设计这节阅读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难点和重点。 杨老师的设计思路和主要过程如下: 阅读前 Before Reading 1. 在上本课之前只让学生预习了单词而没有让学生接触文章,使学生带着一种对未知好奇和探索的心情迎接课堂阅读。 2.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听了一段音乐来引入该节课的话题。这段音乐是谭盾为电影《卧虎藏龙》所创作的,十分著名,并且因为这首曲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学生欣赏了这段优美的音乐,在舒缓心情的同时对作曲家谭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第一次多媒体(音频)的运用。 3. 简单地介绍谭盾之后,杨老师又通过Powerpoint播放了一段视频并让学生认真观察回答一些问题。视频中的谭盾在指挥一群乐手演奏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这批初三学生才六七岁,他们对奥运会颁奖音乐并不十分熟悉。但是这段视频仿佛将时光带回到八年前那个令国人骄傲的时刻,让学生体会到这段颁奖音乐的美。随后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了这段音乐的独特之处,尽管这段音乐的整体风格是西式的,但是谭盾在创作中同时还融入了传统中式音乐以及中国古代编钟。这是本节课第二次多媒体(视频)的运用,学生在视频中感受了美妙的音乐,见识了中国古代编钟并且领略了音乐鬼才谭盾的风采。 阅读中 While Reading 1.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想要了解这位了不起的音乐家谭盾。这时候才让学生翻开课文,阅读文章。杨老师把整篇文章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谭盾的基本介绍、教育背景、他创作的独特音乐——水乐以及谭盾的主要成就。每个部分阅读完之后都会配有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巩固。 2.当学生阅读完第三部分(谭盾创作的独特音乐——水乐)后,大部分学生读得云里雾里。他们十分好奇用水如何能够演奏音乐的呢?这样的音乐好听吗?这时候杨老师第三次借助了现代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谭盾演奏水乐的视频。视频中的谭盾将双手放在一盆水中,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创造出悦耳自然的音乐。他的动作时而迅速时而舒缓,就像一只音乐的精灵,将听众带入奇妙的音乐世界。学生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音乐模式,也对课文中对于水乐的描写有了形象的认识。 阅读后 After Reading 1.学生阅读过课文之后对课文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这时候杨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组竞赛的环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参加五项挑战。分别是短语翻译、回答问题、句子翻译、中考题型和视频直译。这五项挑战由简到难,一方面检查学生课文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和中考题型零距离接触。 2.其中的第五项任务视频直译是最难的一个任务。杨老师给挑战组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记录的是谭盾在奥斯卡舞台上获奖、领奖、发表获奖感言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口译这段全英文的颁奖视频。学生在多次观看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互帮互助,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成为了“小小口译家”。这次是杨老师第四次运用多媒体,这样的视频素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了解了西方文化,也在部分学生的心中播撒了一颗理想的种子——未来成为一名翻译家。 ●专家点评: 本节课不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进一步地深化了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复杂枯燥,学生有些问题很难理解很难体会,比如谭盾的音乐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古代编钟怎样演奏等。杨老师四次借助现代多媒体,合理地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了解人物、阅读课文、学习知识。(教院附中 韩恩清) 首先,杨老师流利地道的英文口语让学生接受了纯正的英文熏陶。另外,杨老师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面向中考进行了相应的阅读训练,同时还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学习,一改传统初三课“填鸭式”的枯燥模式,值得借鉴。 (教院附中 朱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