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扬州时报】一节十分钟“上完”的物理课还可以这样上

发布时间:2016-11-09 12:39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实验激趣 问题驱动
一节十分钟“上完”的物理课还可以这样上
 

 

    日前,教院附中董开扬老师以自己对新课标的独特理解,在教院附中”三学三问”特色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开设了一节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的校长点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一、视频暖场,换种方式预习

    上课铃响前,老师悄然播放视频《升华和凝华 暖意融融的冰雪》,吸引学生注意力,悄然进行了组织教学工作,并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了适当的物理课前预习。物理知识小竞赛环节中孩子们争相作答,既为各自的学习小组赢得加分,激活孩子学习兴趣,也在无形中扫除了新授课中的学习障碍。同时抛出了新授课主题——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吗?

    二、实验激趣,师生研疑

    一个破案故事的情境中,董老师让某学生捏了一下白纸条,放入装有碘晶体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底部,白纸上赫然出现了清晰的指纹痕迹.轻轻摇晃试管,引导学生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诱导思考,解释现象;指导各小组完成碘锤实验,切身感受科学的乐趣,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顺利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三、学以致用,讨论升华

    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并用,探究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1.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预设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得干硬、雪堆(或冰雕)没有融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日光灯管,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管,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3.展示固体清香剂、樟脑丸(或卫生球),学生说出用途及发生的物态变化。尝试解释“人造雪景”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4.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霜的形成条件是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对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问题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观看多媒体课件:介绍干冰、人工降雨。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人工降雨》美伦美奂的视频中,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6. 物态变化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吸热和放热两类。

    四、归纳小结,当堂反馈

    既注重物理学习过程中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也激发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堂反馈中,学生体现出相关习题应试能力也很强,并布置学生阅读水的故事,填写水的三态变化。调查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

    专家点评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想象并不难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回答问题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不同程度都得到了提高。

    这是一节或许可以用十分钟“上完”的课,但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和老师还沉浸在探讨之中。实施新课程,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最终直接地体现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教师的教学变得理性而有智慧,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交相辉映,这样的课堂无疑才有活力,才能和谐。

    【教院附中好课堂(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