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扬州时报】当生物课融入实践与实验

发布时间:2016-01-06 21:40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生物课上学习饮食与营养 让学生从选购三餐开始
当生物课融入实践与实验
    初一上学期生物课的《饮食与营养》这一节,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并不高深,可是对于教师授课来讲,却并不容易。教院附中陆路老师最近上的这节《饮食与营养》,就给出了一次很好的示范。陆老师让学生从采购全家一日三餐开始,通过列出选购方案、完善菜单搭配、鉴定食物成分等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和实验中来。

    一问一答快速引入授课重点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陆老师的一句话将学生引入到当天的新课中。“那两顿、三顿不吃会怎样呢?”“两天、三天不吃又怎样呢?”陆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小组内同学们的思考。“全身无力。”“不能上楼。”“头昏眼花。”学生们议论的答案很多。这时陆老师引出关键问题:“我们吃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的结论是:“食物中获得营养物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很快就引出了这节课的授课重点——饮食与营养。

    当家庭采购员了解营养搭配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搭配食物中的营养?陆老师给全班同学下发了一个实践任务——当一天家,为全家安排好一日三餐。“请同学们注意,你选择食物大约可以分为哪几类?你选择搭配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们开始行动。他们从表格中选择食物,也可选择表中没有的食物。把名称写入空格中。小组交流选购方案并讨论。讨论结束后,推举代表展示(可以实物投影),说说自己是如何搭配的,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这个活动更贴近生活,学生很感兴趣。最好的学习是讲给别人听,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算真会。自从学校进行了“三学三问”的教学模式以后,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每个班级都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上课同学们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业反馈的情况都纳入这个体系中来。

    通过几个小组的展示,师生最后得出结论:食物可归为蔬菜、水果、蛋、豆、鱼、肉、奶、五谷杂粮类;选购三餐时,一定要做到注意营养均衡。

    生物实验教你鉴定食物成分

    “问题发现解决”教学法的平台就是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模式让每个小组荣辱与共,加分减分的奖惩方式让小组凝聚力变强。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陆老师选择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做实验能够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明确实验设计的思想,如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中应体现单一变量原则等,每个实验完毕,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组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各小组为了充分展示自己,为了小组荣誉,集小组之力共同完成且分工明确,合作完成,第一组展示的是鉴定食物中富含淀粉的实验,这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组的实验成果,眼见为实,班上同学都心服口服,声音洪亮的同学进行讲解,介绍了当碘酒滴在馒头屑上,馒头有一个颜色转变的过程,最终才变成蓝紫色,说明馒头里是富含淀粉。课堂上,各个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们自己找到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踪影”。 

    【专家点评】

    这节课充分利用好合作小组这个平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选购三餐食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做中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形式,让我们的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得更扎实,因而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教院附中好课堂(56)】

IMG_03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