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扬州时报】问题激发+探究交流

发布时间:2017-06-07 16:15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问题激发+探究交流
让物理教学告别“满堂灌”
 
 
 

 

    密度这一章节是物理课的重点章节,它基础可是又很重要,日前,教院附中的庞宇老师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和交流,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中发现不足,并做出及时的改善。

    课堂中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当庞老师先后举起两个不同的物质,请学生加以识别时,学生分别说出了如颜色、气味、可燃性、声音的不同、轻重的不同、化学反应的不同等各种方法来进行识别。当他举起不锈钢时,请学生判断这是不锈钢还是银时,学生沉默一会,然后有学生提出从杂志上看到的碳的同位素来识别,庞老师对学生的识别方法提出问题:碳的同位素是用来识别什么物理量?学生认为可以识别物质,也有学生认为是识别时间的,随后老师只对学生的识别方法予以赞同,但对识别的是什么物理量不加说明,要求学生回去查找资料搞清这个问题。

    当庞老师提出能否用一种方法对展示的所有物质进行识别时,学生思考后都认为不行,必须各种方法混合用才能识别清楚。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出能对这些物质进行识别的普遍适用的方法时,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因为学生已阅读了本节的相关内容,他们的猜想基本上是用质量/体积进行探究,具体方法是:a、相同体积下,比较物质间的质量;b、相同质量下,比较物质间的体积。可见对控制变量这一研究方法,学生已能在实际中加以采用。此时,有位同学提出:课本上用质量/体积,为什么没有用体积/质量,它们不都是比值吗?

    就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学生的结论是:1.在探究物质的体积与质量之间的特性,用质量/体积,还是用体积/质量,无法确定,但都是研究的方法,可以探究出物质的这一特性;2.当人们在进行交流合作时,这两种比值同时存在的话,会有许多不便,所以应当统一到同一比值方法上来,而这对探究物质的这一特性没有影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这是庞老师上课前没有预料到的,内心感到非常兴奋。这使他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收获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得到的。

    庞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扬之外,也谈了开拓性研究对后续研究的影响,意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开拓的意识和勇气。

    实验探究中的交流

    按照课前设计,庞老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分成两个实验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大组通过探究就课本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煅炼,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有了提高,特别是在第二点结论获得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力量得到了体现。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所进行的实验活动对获得科学的结论及团体的作用,这就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培养,有了正确认识和提高。团队精神也有了初步培养和认识。因为各大组之间的交流中,表现较好的大组同学的表情是兴奋的,而表现较差的同学则较为沉闷。这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收获。

    专家点评:在本节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对密度这个物理量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师生通过探究与交流,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所带来的。

IMG_20170607_1611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