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201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3-02-19 16:09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201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进教育名城建设的重要一年。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建设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的伟大实践,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高扬素质教育主旋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奋力开启教育名城建设新征程,努力开创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全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南,按照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体系完整、名校众多、名师云集、名人辈出、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教育名城的总体要求,放大优质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培育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为三个扬州和世界名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0-3岁早期教育稳步推进。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保持99.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普职规模大体相当。高考本二以上(不含本三)上线率比上年有新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以上。基础教育在全省的位次有一定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 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省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实验区。对完成开发建设而未办理产权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清查确权,由各级政府逐步收回举办公办园。新设幼儿园按省优质园标准建设。评选表彰第二批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鼓励乡镇(街道)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责任,促进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园。新(改扩)建公办园10所,新创省优质园10所,省优质园比例达73%,其中市区按省优质园标准新(改扩)建7所公办园。规范办园行为,健全以家长为主体的保教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综合督导,防止小学化保姆化倾向。

2.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办公室《扬州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县(市、区)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先行区、样板区建设。加快薄弱初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态。创建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50所。分县(市、区)规划和推进义务教育名校建设。推进优质学校组团办学、跨区办学、兴办分校。强化校内学生、教师等均等化配置。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推进县(市、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3. 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认真落实2012923日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提高27个重点项目的达成率。督促有关县(市、区)撤并薄弱高中,对确需存在的薄弱高中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新创省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2所。分县(市、区)规划建设普通高中名校,制订实施扬州中学建设有特色的世界名校规划,推动普通高中在德育教育、科学素养和拔尖型学生培养等方面办出水平、培育特色。完善中考招生制度,做好2013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达90%以上。学习借鉴外地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做法,扎实有效地开展激发内驱力,实现新跨越活动,以精致校本教研为抓手,落实校本化措施,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探索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办法,增加优秀人才数量。积极参与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试点工作,指导具备条件的普通高中和大学合作开展高中与大学课程有效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试点,创建首批省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召开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进一步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目标措施。

4. 紧扣经济需求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着眼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推进特色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分县(市、区)规划建设特色职业学校,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与澳门、德国的合作,重点发展烹饪和旅游服务、汽车职业教育。稳定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加强校企紧密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实现65%以上专业订单培养,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其中在扬就业比例80%以上。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等创建,力争创建3-4个中职、1-2个高职省级品牌专业和1-2个省级特色专业。认真做好技能大赛备赛和参赛工作力争在国家、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夺牌120枚以上,其中金牌15枚。做好普通高校单独对口招生考试工作,提高本科上线率。深化六个一教育,开展企业文化进课堂和国学经典名篇诵读、演讲等活动,广泛开展学生书法和普通话训练,中职毕业生获得技能等级证书比例达95%以上。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均建成与专业相应的学生校园创业基地或创业园。扩大在扬州学习的在校大学生规模。深化服务新农村建设五项行动,新招200名左右的农民接受高等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创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4-5个、省级标准化居民学校50所。

(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5.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重视发挥德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以感恩·励志教育为主题,探索建立覆盖小学到高中的德育体系,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开展学校德育特色工作主题开放活动,完善提升全市德育网站。举办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开展第二轮班主任职级评选,开展德育特级教师培养、评选工作。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推进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共育。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中小学廉洁教育读本进课堂。组织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

6. 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推进小学优质课堂、百佳社团、精品文化、养成教育、学校共同体等五大工程建设,加强学校自主发展与特色文化建设、精品社团建设、养成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发展共同体和小学教育教学等研究指导中心建设,表彰第二批百佳社团。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深化世界英文名篇名曲诵唱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说话、写字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表达、书写能力。加强中小学生文学、历史、英语、科技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构建完善的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相衔接的中小学生阅读体系。开展城乡中小学生互动体验活动。做好高中学生军训工作,举办高中和职业学校学生军训大阅兵活动。培训职业学校创造发明指导教师,举办职业教育创新发明大赛,指导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加强邗江、江都、宝应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

7. 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积极推进全省实施的新一轮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规范健康、国防、民防、人口国策教育等融入式课程教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均衡实施体育与艺术“2+1”工程。优先开发促进学生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升的活动项目,组织冬季跑操活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办好第六届运河情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暨广陵区首届童玩节、唱响校园好歌传唱等活动。培植一批普通高中美术学科课程基地。加强阳光心苑学校心理访谈室建设,做好校园心理剧创编工作,建设中小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咨询专项实验学校经验交流平台。培训一批专(兼)职学生营养配餐师、心理咨询师和幼儿园育婴师。修编《扬州市中小学生营养膳食指南》。启动新一轮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

(三)提升教育科研质态

8.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召开全市教育质量科研提升年大会,落实相关重要项目。学科化、校本化落实《中小学教学基本要求》、《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和《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建议》。优化课堂质量监控,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品位的评价研究,抓实基础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视导工作,促进课堂教学从中心向中心转变,推进小学、初中、高中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论证推介一批富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模式,大范围辐射案例、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研究成果。

9. 优化学校管理。在高邮市召开第九次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继续开展常规管理百校行,强化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和国家课程开设情况的督查。举办第七届全市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初中专场)。开展优美校园、文明食堂、文明宿舍创建和后勤服务人员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活动,做好职业学校三项规范检查视导工作。加强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完善学校财务内控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率。对财政安排的政府性项目全面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完善学校食堂财务管理。举办校长、分管财务校长、总务主任和学校会计系列培训。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10.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按照规范开设课程,切实解决不开齐开足课程、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和加快教学进度等问题,提高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高中选修课程实施水平,开发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教科研样本校内涵建设,推出100个优秀校本教研网络资源。建好现有省级课程基地,鼓励高中学校争创省级课程基地。推介首批10学校课程实施典型范式,启动市级课程基地创建、评估工作,建立全市中小学学科课程教学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实施“‘432’城乡联动质量提升项目,加强对农村实施新课程的指导完成初中理科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启动高中理科教师和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考核,提升理科教师的实验教学素养,提高理科实验教学质量。

11. 实施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覆盖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学校管理督查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机制,组织教学视导、质量检测,实施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优化高考模拟调研测试组织方式,加强对学校自主性学业质量测试的研究指导。加强质量监测试题库建设,构建250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各学科质量监测试题库。加强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研究、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研究和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研究。完善中考方案和中考质量评价平台,探索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及学业水平评价标准体系。培育首批20个基础教育优秀成果项目。

(四)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12.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建设百千万工程,强化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精神引领。组织爱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幼师道德素养。开展千名教师进社区访家长活动,提高家访质量。开展万名教师立师德树师表身边的好老师学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师德八不准规定,严格师德档案管理和考评制度,严肃查处公办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课等行为。

13. 增强教师执教能力。优化教师招聘工作。巩固扩大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成果。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十二五规划年度要求。实施新一轮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活动,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能力、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青年教师教学改进能力。培育100名农村义务教育教科研种子教师,新增50个农村中小学教师专项微型研究课题。实施十百千教科研骨干培养工程,搭建教科研人员与一线名师互访共研的交流平台。坚持新教师培训、考学赛课制度,增强青年教师三字一话等基本功,推进学校青年教师共同体建设。加强职教教科研中心组建设。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技能、信息化教学、两课评比和创意论坛论文竞赛。

14. 打造名师团队。成立名师、名校长培养导师团。研究制定名师名校长培养和奖励政策。实施“222”名师名校长培养领雁工程,培养20名左右省特级以上名师、200名左右市特级以上名师、2000名左右市级骨干教师;新增10名省特级教师以上名师、200名学科带头人、1500名骨干教师。开展第六批市级骨干教师评选,持续推进各类名师考核工作。开展教科研骨干教师系列专题培训、骨干教师菜单式培训,开设扬州教育讲坛,分学科集中培训5000名左右中小学骨干教师。加强各类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创建省首批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校评选。实施职教名师及优秀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选派20名以上教师出国培训、700名左右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举办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班,制订和实施新一轮校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开展学校青年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大讨论。

15. 建设教师幸福工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出台《非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确保优绩优酬。坚持职称评审三导原则,纠正论资排辈倾向。各学校科学实施岗位设置改革,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的激励作用。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定生涯规划,并付诸实施。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组织市级以上培训1.5万人次。办好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为教师搭建多元化施展才能的舞台,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建立教师定期体检制度。组织庆祝第29个教师节,表彰一批先进教师典型。

(五)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16.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积极争取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支持,推动各地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和公办园聘用教师最低工资政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新标准和校舍维修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校安工程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加大高中段学校投入,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化解高中学校债务。增加校舍安全工程、校园安全工程、学前教育等投入。做好教育费附加和职教统筹经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确保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加强县(市、区)经费投入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的督查。开展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17. 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市区改造中小学校舍6.54万平方米,其中市直加固、重(新)建校舍1.85万平方米。建立基于教育城域网的项目管理系统,建成涵盖校安工程、幼儿园配套建设、暑期维修等在内的项目库。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专项督查,对存在问题学校重点回访视查。实施市特殊育学校迁建工程督查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城乡学校逐步实现班班黑板无弦光,个个教室采光照明达标

18. 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水平。深化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农村中小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结对共建率达96%。新创数字化校园”20所。培训1500名左右学科骨干教师、网络管理、图书和实验室管理员,提高实验室、图书馆规范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开出率、图书流通率。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做好5所国家级信息化试点学校和10所省数字化学习试点校的管理、特色建设工作。改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打造高三学科网站群,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拍摄同步课程”400课时和名师大讲堂”200讲。

19. 完善教育集群式帮扶体系。学前教育按在园幼儿数10%比例和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按不低于在校生8%的比例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小学生平均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平均每生每年1250元;普通高中按不低于10%的比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年人均1500元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一、二、三年级免收学费,按在校生数6%的比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每生每年1500元助学金;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全免费教育。新招收中小学宏志班20个,其中市区11个。深化“54321”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确保农民工子女100%入学和100%享受市民待遇。提高15个社区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站运行质态,辅导学生不低于1万人次。募集爱心助成才善款100万元以上。制定教育系统接受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和奖助学金发放管理办法。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六)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20. 加强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六项行动为载体,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开展三品(修人品、强学品、铸师品)主题教育、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学校党组织与民主党派支部双同双立(同心同行、立身立教)共建等活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和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开展班子成员党风廉政谈话活动,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党员评议、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建好省市廉政文化示范点。丰富党务公开形式与内容,扩大基层民主。

21. 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扬州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落实机关人员八不准、首问负责、厉行节约等制度,改进文风会风。开展三下三联三交三公开三报告等活动。强化全局重大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推进,努力争先进位。跟踪监测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建立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确保在文明城市复检中不失分、得满分。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做好地方高等教育、油田移交老同志、普通话推广应用、关工委和高考、自考政策解读、学生实践等服务工作。抓好六五普法,做好禁毒教育、法治城市建设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等工作。

22. 破解教育热点难点。着眼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农村教育资源优化,调整优化市区教育布局,开展校园布局规划编制试点,修编《市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规划》。加强学校国际合作,提高外籍教师覆盖率。推行阳光招生,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优化市区初中招生布局,完善热点高中定向指标生招录办法,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缓解择校热。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改制学校办学行为。推进校车公交化,新创平安校园”20所。严密组织教育招生考试。推进阳光收费。开展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年检,切实加强管理。做好教育援疆工作。

23. 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开展建议提案办理面对面交流、机关干部走进市直部门、民主党派支部负责人座谈会,以民主评议中小学幼儿园政风行风、学校一日开放和教育双进等为载体,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教育新闻宣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织年度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评选,集中推介一批扎根基层、甘守清贫的优秀教师,自强自立、奋发进取的青少年学生,心系教育、助学兴学的社会人士,形成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