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化学”与生活融为一起
发布时间:2017-12-26 15:35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把“化学”与生活融为一起
——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冯晓雯的市级公开课
12月21日下午,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微格教室里人头攒动,济济一堂,市直各初中前来听课的化学老师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观摩着冯晓雯老师的初三化学“问学”课堂教学——“物质的溶解性”。她把“化学”知识的教学,溶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化学这门学科,不但应用于工业,更应用于人们的穿吃住行。为了使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有广泛的认识,冯老师通过视屏显示了潘长江、吴亦凡、胡歌三位艺人的身高,让学生通过比较定量与定性,旨在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往往定性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定量来解决,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化学。在教学“物质的溶解性”之前,冯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案,事先布置学生在家进行了“味精、蔗糖、淀粉”三种物质溶解能力的实验,到了课上,冯老师让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展示在家实验三种物质的过程,要求其他学生专心聆听,细心观察。当学生代表展示结束时,冯老师“投石激起千重浪浪”,随即提出了问题:该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还没有完全溶解的糖水杯底部,还残留蔗糖,进而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得出一个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有限。接着,冯老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写出实验改进方案,并作出交流,课堂气氛浓烈,民主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构建平台,秀出学生学习风采。
课堂是师生教学的大舞台,教师只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冯晓雯老师在这个舞台上只充当了一个配角,始终让学生演主角。“实验展示——方案改进——巩固练习”,都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来展示交流,塑造形象,老师只是站在主导地位,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种创新教学手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而且秀出了学生的风采。
课后,市直所有参加听课的老师都为冯老师这节化学课作了热烈的点赞!
图为冯晓雯老师为市直老师上公开课现场。
图为学生在化学课上展示交流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