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诗歌教学 教学诗化

发布时间:2018-09-20 15:48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诗歌教学   教学诗化

走进段婷婷老师的课堂,观摩她组织的初三语文《蒹葭》一诗教学,完全让人走进了诗的境界,充分享受着课堂教学富有的节奏美、情感美、音乐美。昨日下午,全校语文老师就充分感受了她的课堂教学的美丽。

图片1.jpg

把握诗歌吟诵的要求,体味诗歌的音韵美。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段老师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把诵读放在欣赏内容的前提,采用示范朗读、配音朗读、集体朗读、自由朗读、分组竞赛朗读、男女对口朗读等多种形式,不断把学生引向美好的境地。学生每读一遍,段老师都能作出温馨提示,或朗读的节奏,或朗读的语调,或朗读的情感。学生们在她的不断指点下,个个力争上游,人人奋力向学,整个课堂气氛,时而像举行个人演唱会,时而像团体大合唱,学生求知的兴趣就像螺旋升腾,空前浓厚。

图片2.jpg

把握诗歌欣赏的幽径,给人以意境美。《蒹葭》出自《诗经 · 秦风》,是一首怀人的四言古体诗,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它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欣赏,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做好艺术处理。段老师在个人复备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事先做了精心的谋划,她根据“诗可言情、诗可言志、诗可言理”的个性特点,创设了诗歌欣赏的操作流程,在课堂实施中,她抓住“诗眼”,找准切入点,层层深入,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蒹葭》蕴含的丰富内涵,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然后抓住诗歌中“蒹葭、白露、秋水”等物象,以及“伊人”和主人公,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们专心致志,不时迸发智慧的火花,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景物描写能衬托人物“凄清”的心境;“伊人”亦真亦幻、若有若无,让人有可望而不可及的失落感;主人公“反复溯回”,表明了对美好情感、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学生们的准确回答,让听课师生充分感到《蒹葭》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凄清美、朦胧美和对情感追求的执着美!

图片3.jpg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段老师的诗歌教学,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爱文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鉴赏文学的审美赏美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收获了冶情益智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