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绿色环保 歌唱平凡人生 ——记朱自清中学郑鑫杨老师的一节音乐课
发布时间:2020-06-11 08:50 供稿:
分享
琴音绕梁,歌声飞扬,弹奏绿色环保,歌唱平凡人生。一曲《哦,林中那间小屋》,唱响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赞歌。
6月9日下午,朱自清中学音乐教师郑鑫杨在微格教室为初一(1)班学生教唱了《哦,林中那间小屋》歌曲,她通过钢琴伴唱、教唱,学生领唱、合唱,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通过解读歌词内容,唤醒学生环保意识。课堂上,悠扬的琴音、婉转的歌声、合唱的气势,让观摩的老师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
美眼视频:注入学唱活力
教唱之前,郑老师精心创设了教唱的情境,播放了美眼视频:“山峰连绵,绿树成荫,林中有间小木屋,住着护林人,门前铺满落叶,屋后的青山绿浪起伏,树木都长得又高又大……”这秀丽的风景,演绎了教唱的歌词,激发了学生学唱此歌的活力。看完简短的视频,郑老师抓住学生的愉快的心理,提出了问题:“这段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哪类平凡的劳动者?你有什么感受?”并提示学生从正面和侧面进行思考。全班学生聚焦问题,快乐思考,不一会儿,纷纷举手,像雨后春笋。有的说:“护林人很辛苦、很繁忙!”有的说:“护林人有委屈,不被人理解。”学生聪明、睿智的回答,滋润了老师阳光的笑脸,澎湃了教唱的激情,给全班学生学唱《哦,林中那间小屋》注入了活力。
化解难点:唱出行云流水
《哦,林中那间小屋》,形式是合唱,体裁上是抒情。其中有很多的教唱难点,如“二声部”唱法、相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程”连唱、曲式变化时情绪的夸张等,这对于缺少乐理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是“盲点”。那么,郑老师又是如何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郑老师紧扣教唱“三部曲”:表现与实践、感受与欣赏、活动与创造,采用“引、扶、放”的教唱举措,逐步把学生带入唱好歌的深层境地。“引”,郑老师用扎实的基本功,通过边弹边唱的手段,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唱路走,伴随老师的琴声和歌声一起唱;“扶”,抽出简谱中难唱的音程,采用‘搭桥’的方法,进行反复教唱、练唱,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开展学生领唱、小组对唱,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终于化难为易,摆脱了关键音程唱不好的苦恼,走进了“柳暗花明”境地,于是,唱出了清风流水,唱出了逐梦的自信。“放”,解放课堂,采用合唱法、二声部唱法、分组赛唱法、交替轮唱法等形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学生的合唱,如行云流水,宛转悠扬,美妙动听。
同行研讨,点评教唱特色
“郑老师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学唱情趣;她用饱满的情感,深情地教唱,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祝玉蓉老师点评说。
“郑老师弹唱并举,功底扎实;化难为易,方法创新,如: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程’教唱中,采取‘搭桥式’化解难点,彰显创新特色;运用杯子敲打节拍,不但能培养学生音乐的节奏感,让学生把握音准,而且能训练学生手脚协调的能力。”周玲玲老师点赞说。
“郑老师微笑教学,教态自然,给学生亲和力;通过曲式结构,表现感情夸张,抒发歌曲情感,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在音乐的美感中陶冶情操,享受了快乐。”督导室副主任周洁评价说。
最后,特级教师、校长应爱民发表了综合研讨意见,他认为:郑老师这节课展现了“三有”特点:有理念,实践深度教学;有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有效果,小组合唱、全班合唱等,激情奔放。希望音乐组的全体成员,用美妙的歌声,熏陶学生,助推学生生涯发展。
郑鑫扬老师这节音乐课教学,用歌声礼赞了植树造林的平凡劳动者,不但培养了学生歌唱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保护“绿水青山”的意识,真可谓“一箭双雕”。
6月9日下午,朱自清中学音乐教师郑鑫杨在微格教室为初一(1)班学生教唱了《哦,林中那间小屋》歌曲,她通过钢琴伴唱、教唱,学生领唱、合唱,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通过解读歌词内容,唤醒学生环保意识。课堂上,悠扬的琴音、婉转的歌声、合唱的气势,让观摩的老师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
美眼视频:注入学唱活力
教唱之前,郑老师精心创设了教唱的情境,播放了美眼视频:“山峰连绵,绿树成荫,林中有间小木屋,住着护林人,门前铺满落叶,屋后的青山绿浪起伏,树木都长得又高又大……”这秀丽的风景,演绎了教唱的歌词,激发了学生学唱此歌的活力。看完简短的视频,郑老师抓住学生的愉快的心理,提出了问题:“这段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哪类平凡的劳动者?你有什么感受?”并提示学生从正面和侧面进行思考。全班学生聚焦问题,快乐思考,不一会儿,纷纷举手,像雨后春笋。有的说:“护林人很辛苦、很繁忙!”有的说:“护林人有委屈,不被人理解。”学生聪明、睿智的回答,滋润了老师阳光的笑脸,澎湃了教唱的激情,给全班学生学唱《哦,林中那间小屋》注入了活力。
化解难点:唱出行云流水
《哦,林中那间小屋》,形式是合唱,体裁上是抒情。其中有很多的教唱难点,如“二声部”唱法、相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程”连唱、曲式变化时情绪的夸张等,这对于缺少乐理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是“盲点”。那么,郑老师又是如何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郑老师紧扣教唱“三部曲”:表现与实践、感受与欣赏、活动与创造,采用“引、扶、放”的教唱举措,逐步把学生带入唱好歌的深层境地。“引”,郑老师用扎实的基本功,通过边弹边唱的手段,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唱路走,伴随老师的琴声和歌声一起唱;“扶”,抽出简谱中难唱的音程,采用‘搭桥’的方法,进行反复教唱、练唱,并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开展学生领唱、小组对唱,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终于化难为易,摆脱了关键音程唱不好的苦恼,走进了“柳暗花明”境地,于是,唱出了清风流水,唱出了逐梦的自信。“放”,解放课堂,采用合唱法、二声部唱法、分组赛唱法、交替轮唱法等形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学生的合唱,如行云流水,宛转悠扬,美妙动听。
同行研讨,点评教唱特色
“郑老师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学唱情趣;她用饱满的情感,深情地教唱,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祝玉蓉老师点评说。
“郑老师弹唱并举,功底扎实;化难为易,方法创新,如: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程’教唱中,采取‘搭桥式’化解难点,彰显创新特色;运用杯子敲打节拍,不但能培养学生音乐的节奏感,让学生把握音准,而且能训练学生手脚协调的能力。”周玲玲老师点赞说。
“郑老师微笑教学,教态自然,给学生亲和力;通过曲式结构,表现感情夸张,抒发歌曲情感,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在音乐的美感中陶冶情操,享受了快乐。”督导室副主任周洁评价说。
最后,特级教师、校长应爱民发表了综合研讨意见,他认为:郑老师这节课展现了“三有”特点:有理念,实践深度教学;有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参与;有效果,小组合唱、全班合唱等,激情奔放。希望音乐组的全体成员,用美妙的歌声,熏陶学生,助推学生生涯发展。
郑鑫扬老师这节音乐课教学,用歌声礼赞了植树造林的平凡劳动者,不但培养了学生歌唱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保护“绿水青山”的意识,真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