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彰显小说教学特点 提升学生赏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9-10-28 18:12 供稿: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彰显小说教学特点  提升学生赏读能力

——记丁丹丹老师《我的叔叔于勒》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依“标”扣“本”,彰显不同体裁的教学特点。为了深入开展小说教学研究,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型,1022日下午,朱自清中学语文组老师在微格教室进行了小说教学研究,丁丹丹老师呈现了《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教学。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撰写的短篇小说,其实篇幅不短。丁老师围绕小说教学的特点,大胆尝试了长课文短教。她通过构建民主课堂、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圆满、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首先,紧扣“三要素”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故事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丁老师紧扣小说“三要素”,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授课之前,她用一副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天涯咫尺,手足恰如陌路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设置悬念,要求学生通过赏析课文完成这副对联的横批。“投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带着目标,带着追求,带着好奇,沿着老师设计“导学案”,开展“理情节、品人物、析环境、探主题”学习活动。学生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或全班展学,在一个个美好的学习境地中,学生逐渐提升了欣赏小说的能力。

其次,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基本素养。丁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素养训练,她通过发动学生“理情节”,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相互赏读,让学生在多读中发现了菲利普夫妇“盼于勒于勒于勒于勒”的情节跌宕有致;通过“品人物”,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精彩语段,并激励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克拉丽丝、若瑟夫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会读书、学会赏析、学会倾听的教学生态中发现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通过教师寄语,启发学生写一段对金钱看法的小短文,让学生发现“金钱有价情无价”,并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拒绝拜金主义。

再是,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质疑中碰撞智慧火花。“学则须疑。”在本节课教学中,丁老师通过挖掘文本资源,不断设疑质疑,碰撞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在梳理故事情节时,她根据故事情节的高潮,质疑学生:“把‘于勒’改为‘见于勒’好不好?”学生通过思考,觉得“遇”是不期而遇到的意思,“见”有相约见面的意思,如果将“遇”改为“见”,不好,不能为结局“躲于勒”的情节推波助澜;在“品人物”时,丁老师抓住若瑟夫的心理“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启迪学生从“父亲、我”等方面,开展多角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

课后,全体语文老师围绕丁丹丹老师的小说教学开展了热烈的研讨,张芸、刘文婷、李晨曦、卞璇等老师围绕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氛围、课堂学习方式等方面作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孙霞副校长作了总结,她希望语文组老师发挥“语文是基础学科,是人际交往的工具”的优势,创新高质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核心素养,为学校各学科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图片5_副本.jpg

 

图片6_副本.jpg

 

图片7_副本.jpg

 

图片8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