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想”“表现”——记语文组的一次朱自清语文教学法课例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10 10:49 供稿:
分享
朱自清不仅是散文家,也是教育家,其语文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朱自清认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其中“读书”是输入,是吸收,“表现”是输出,是外显,“思想”是桥梁,是方法,对由“读书”实现“表现”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传承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11月3日下午,朱自清中学语文组在微格教室开展了课例研究。党员教师陆晓丹上了一节作文讲评课,引导学生《跟着大师学写人》;学科带头人陈铭上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人无信不立》。
陆晓丹展示的作文讲评课上,她首先总评了学生上次作文《我身边的人》亮点与缺失,并将部分学生习作打印,发给学生阅读、修改、交流。陆老师说:“一篇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初稿,就像一块粗糙的玉石,只有经过雕琢、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然后围绕写人,开展了“跟大师学写人”讲评指导。
突出“一课一得”。作文讲评课不能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要就其一点,逐步深入,这样才能让学生入心入肺,铭记脑海。陆老师在讲评作文时,就采取了“一课一得”教学思想,要求学生在重视选材新、构思新、角度新、语言新前提下,进一步学习详写与略写,使文章突出重点。
阅读对比感悟。陆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课文《老王》,了解大师杨绛是怎样详写与略写‘老王’的。后组织学生分组阅读精选的美文《铁嗓老周》《潮人老单》《“万人迷”小刘》,要求学生从三篇美文中感悟详写与略写,她告诉学生:“只有学会欣赏,才会发现美。”再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美文的体会与心得,充分认识记叙文为什么要详写与略写。最后总结写人的方法:“写人,要处理好详写与略写,突出重点,做到略写一串,详写一件,对于人物外貌、语言、生活环境要略写,这样人物形象就会有血有肉。”
合作探究展示。回忆课文《老王》时,陆老师要求学生把杨绛写作“老王”的事件列出清单,明确详写与略写内容,并理解作者如何安排详略的;阅读美文后,学生有了回忆课文的范式和老师教给的方法,接下来,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经过一番体验,学生各有所得。展示中,有的学生交流了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有的学生交流了如何略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心得,有的学生交流了略写环境描写的体会,整个课堂成了秋收的打谷场,收获的竞赛场,气氛十分热烈。
一堂好课,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学有所得,陆老师坚持“一课一得”教学思想,通过“点的积累”,为“阶的突破”和“篇的综合”打好基础。
激发表现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不同的情境,导入学习,播放视频:“失信之人影响孩子的大学入学”,引发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探讨失信带来的不良影响,自然引出守信之要。
随着,板块知识学习的转换,陈老师变换学习情境:“信”之名言播报会、“信”之故事分享会、“信”之模拟现场采访。每一个情境中,学生都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训练表现能力。无论什么知识,都与社会生活相关联。陈老师组织学生探讨“人无信不立”过程中,始终把“诚信”放在学生参与社会、进入社会的角度去塑造品格。
“信”之名言播报会,她发动学生人人动口,说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关于“信”的名言,同时,通过屏幕展示搜集的名言,组织学生反复吟诵,启发学生领悟做诚信之人的道理;“信”之故事分享会,她组织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失信”与“守信”的故事,让学生在讲与听中增强“严守诺、行守信、守底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模拟采访室,用社会上“子债父还”的案例,组织学生从“父亲、邻里、社会反映”等角度展开采访,使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弘扬了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网友留言台”活动,要求学生对人物事件加以概括,并对事件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加以提炼,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实现活动和学习的内容有机融合。
指向立德树人。在课堂板书时,她横写了“人无信不立”下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且人头顶着“信”字,而人的下面竖着书写了三列字“严守诺、行守信、守底线”,蕴含了“信”的内涵。在教学中,她引入了“诚信三字经”“诚信歌”,自己还创作了“诚信现代诗”。每一种文化呈现,都组织学生阅读,促进“人无信不立”的思想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行上走。
美好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还是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运动场,陈老师的这节课彰显了这样的特色。
为了传承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11月3日下午,朱自清中学语文组在微格教室开展了课例研究。党员教师陆晓丹上了一节作文讲评课,引导学生《跟着大师学写人》;学科带头人陈铭上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人无信不立》。
陆晓丹:“读书”要“善观大意”
朱自清认为“读书”要“善观大意”,了解文章的所写,这是“为学” 的基础能力。同时,“了解与欣赏为中学国文课程中重要的训练过程。”有效的“了解欣赏”应该是有重点地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这才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陆晓丹展示的作文讲评课上,她首先总评了学生上次作文《我身边的人》亮点与缺失,并将部分学生习作打印,发给学生阅读、修改、交流。陆老师说:“一篇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初稿,就像一块粗糙的玉石,只有经过雕琢、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然后围绕写人,开展了“跟大师学写人”讲评指导。
阅读对比感悟。陆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课文《老王》,了解大师杨绛是怎样详写与略写‘老王’的。后组织学生分组阅读精选的美文《铁嗓老周》《潮人老单》《“万人迷”小刘》,要求学生从三篇美文中感悟详写与略写,她告诉学生:“只有学会欣赏,才会发现美。”再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美文的体会与心得,充分认识记叙文为什么要详写与略写。最后总结写人的方法:“写人,要处理好详写与略写,突出重点,做到略写一串,详写一件,对于人物外貌、语言、生活环境要略写,这样人物形象就会有血有肉。”
合作探究展示。回忆课文《老王》时,陆老师要求学生把杨绛写作“老王”的事件列出清单,明确详写与略写内容,并理解作者如何安排详略的;阅读美文后,学生有了回忆课文的范式和老师教给的方法,接下来,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经过一番体验,学生各有所得。展示中,有的学生交流了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有的学生交流了如何略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心得,有的学生交流了略写环境描写的体会,整个课堂成了秋收的打谷场,收获的竞赛场,气氛十分热烈。
一堂好课,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学有所得,陆老师坚持“一课一得”教学思想,通过“点的积累”,为“阶的突破”和“篇的综合”打好基础。
陈铭:“表现”能促进“阅读”
阅读的目的在于“表现”。这种“表现”,包括说和写两个方面,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说和写这种“练习”,才能内化所学的内容,提高读写能力。因此朱自清说:“所谓表现的习惯或能力,则指运用适当的材料,适当的方式,依照适当的条理而达出自己的情意。”陈铭老师展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人无信不立》,在尝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表现”。激发表现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不同的情境,导入学习,播放视频:“失信之人影响孩子的大学入学”,引发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探讨失信带来的不良影响,自然引出守信之要。
随着,板块知识学习的转换,陈老师变换学习情境:“信”之名言播报会、“信”之故事分享会、“信”之模拟现场采访。每一个情境中,学生都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信”之名言播报会,她发动学生人人动口,说出古今中外的名人关于“信”的名言,同时,通过屏幕展示搜集的名言,组织学生反复吟诵,启发学生领悟做诚信之人的道理;“信”之故事分享会,她组织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失信”与“守信”的故事,让学生在讲与听中增强“严守诺、行守信、守底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模拟采访室,用社会上“子债父还”的案例,组织学生从“父亲、邻里、社会反映”等角度展开采访,使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弘扬了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网友留言台”活动,要求学生对人物事件加以概括,并对事件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加以提炼,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实现活动和学习的内容有机融合。
美好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还是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运动场,陈老师的这节课彰显了这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