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记历史组洪辉老师的一节研讨课
发布时间:2021-06-10 09:54 供稿:
分享
6月8日下午第二节课,朱自清中学历史组在微格教室开展了教学研讨,洪辉老师为学科组老师展示了研讨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运用大量史料,丰富教学内容,发展学习能力,收到了明显效果,受到了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外交事业的发展》重点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辉煌成就。组织教学时,洪老师引用史料证实,促进学生读史增信。
在课堂教学中,洪老师发展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科素养,把教材内容设置为两大板块: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发展。开展分块学习时,按照历史学科的思想、认知规律,播放视频、引用资料,多层次设置问题,重视问题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学、小组合学、思辨练习,让学生认识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感悟国力强大,才是外交发展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课后,历史教研组长施龙军老师主持了教学研讨,首先听取了洪辉老师说课,然后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这是一堂好课。
大家认为,洪老师课堂教学坚持问题导向,设置多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充满思辨性;注重材料链接,选择合适视频、经典史料证实,对细节的补充使知识更加丰富,恰到好处;注重教材内容挖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深层学习,并能通过材料作铺垫,利于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内容安排上,能灵活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发展情况”,突出我国外交事业的全方位发展,促进学生学史增信。
史实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洪老师紧扣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播放了外交发展的镜头,展示了国际友好的图片,介绍了我国外交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突出展现了我国在联合国和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全班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感受到“厉害了,我的国”,进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史料结合,发展能力
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史实的外因和内因、主观和客观、原因和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洪老师发展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科素养,把教材内容设置为两大板块: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发展。开展分块学习时,按照历史学科的思想、认知规律,播放视频、引用资料,多层次设置问题,重视问题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学、小组合学、思辨练习,让学生认识外交事业发展的历史,感悟国力强大,才是外交发展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史料链接,拓宽视野
洪老师通过文字、实物、图片、资料、视频等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让学生认知历史、感知历史。这节课上,洪老师紧扣教材,对照课标,聚焦重点,链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历史资料,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学习,并灵活运用图表法、史料分析法、比较法,组织学生深层学习探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家认为,洪老师课堂教学坚持问题导向,设置多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充满思辨性;注重材料链接,选择合适视频、经典史料证实,对细节的补充使知识更加丰富,恰到好处;注重教材内容挖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深层学习,并能通过材料作铺垫,利于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内容安排上,能灵活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发展情况”,突出我国外交事业的全方位发展,促进学生学史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