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网站。今天是:

清风课堂‖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朱自清中学与浙江名师班联合举办“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21 09:37 供稿: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突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以生涯教育为统领,以深度教学为核心,传承朱自清先生的“风姿、风韵、风骨”,打造了高品质课堂——清风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草长莺飞春意浓,花开蝶舞春光美。为了教师增进学术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推动跨区域联合深度教研,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3月16日上午,朱自清中学联合浙江名师班共同举办“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我校洪辉老师和浙江名师班、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五中学叶鼎孟老师,分别就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开展各美其美的课堂教学。活动分为校园参观、课堂观摩和集体研讨三个环节。
一、校园参观
      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 浙江名师班一行和特邀嘉宾首先参观了校园,感受学校朱自清精神浸润下的生涯教育物型文化建设。整洁的校园环境、独特的楼道文化,给来宾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课堂观摩
       随后,嘉宾们移步至四楼会议室,通过大屏幕兴致盎然地观摩课堂教学现场。
课堂一:洪辉老师的教学展示
      洪辉老师巧妙调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协同实施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洪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四大学习活动环节,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洪老师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段,让学生说出开幕式中运用的科技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好奇心,形成学习期待。   
      环节二:调动资源,突出重点。洪老师运用史料实证与教材文本,引导学生探究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发展、传播与贡献。特邀其他教员,帮助解决学习重点——博物馆胡磊讲解员运用直观教具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体验雕版印刷操作过程,理解古代印刷技术的奥秘;王彧老师运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指南针的应用原理。
      环节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洪老师通过问题追问,引发学生思考宋元时期的科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原因。让小组结合史料信息合作探究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之间的关系,提炼并概括结论。
      环节四:内化输出,深化主题。洪老师借助可视化图形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使学生知识结构化。采用生动微训练,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家国情怀,追求历史知识的个人意义达成。
 课堂二:叶鼎孟老师的教学展示
       叶鼎孟老师深度研读教材,厘清教材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统整,以一艘船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逻辑关联、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实现知识学习与课程育人的融合统一。
       课堂伊始,叶老师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诗进行课前预热,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并切入正题。借助一艘宋元时期的大船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阶段,叶老师创设的三大活动情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等方式,最终独立解决问题,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情境一:创新之舟——知宋元科技成就。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对历史信息的提取,了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过程;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体会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学生阅读《17世纪前中国与西方科技成果图》,知晓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情境二:致远之舟——析科技、交通影响。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宋元时期的科技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句子;学生寻找史料实证中的关键句,印证上述观点;学生阅读《中国历史图册》,结合屏幕上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播示意图》探寻宋元时期科技的向外传播的路径;通过分析相关史料,学生自主探究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的原因及其影响,为后续学习任务铺垫。
       情境三:行稳之舟——探科技影响之因。“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就是这样一个在很多人心目中积贫积弱的朝代,为什么不仅在中国科技史上处于巅峰,而且在同时期的世界文明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并对世界影响甚远?”叶老师以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四人小组多角度讨论、分析宋元时期的科技对世界影响甚远的原因,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最后,运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并以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可以为中华民族这艘复兴大船更平稳行驶提哪些自己的看法或者建议?”结束课堂教学。
三、集体研讨   
       课堂展示观摩后,浙江师范大学陈彩云教授主持本次评课和研讨活动,特邀专家学者对课堂进行专业点评和学术指导。

       扬州市历史特级教师,运河中学副校长董亮点评认为:
       一是思路相通。两位授课教师课堂教学都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基于历史教材,结合学情等条件,整合或重构课程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突出教学重难点,以情境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教师在坚守教育目标与学生学习的规律基础上,进行“内容、过程与价值”相融合的教学,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历史学习事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是方式独特。洪老师是位青年教师,但教学风格却非常沉稳扎实,敢于突破课堂教学的制约,实施学科合力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路径。叶老师的课堂充满三个“得意”。得教材之意,叶老师能够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整体重构教学内容;得学生之意,在教学过程中,叶老师及时了解学生之所需,适时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之渐入佳境;得课堂之意,叶老师深谙教学是动态的变化过程,适时调整教学程序化解课堂“危机”。叶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浙江名师班教师的教学境界和专业素养。
       两点思考: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聚焦于史实本身,还是侧重于史实背后的原因展开教学呢?二是跨学科合力教学怎样落地常态课堂?

       扬州大学朱煜教授赞同董亮副校长中肯的课堂评价,认为这两节课能够做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体现出高品质课堂的构成要素——彰显教师育人境界、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丰厚、追求教学策略选择的灵动。随后,朱教授提出学科大概念与大单元教学的议题,与大家进行深度交流互动。
        活动主持人,浙江师范大学陈彩云教授认为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具有鲜明特色:一是有意思——本次同课异构教学有突破,活动效果超出预期。二是有意义——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高挑战,专家们的课堂评价具有高价值。三是有可能——本次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校赵涛校长认为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是跨区域交流合作的成功典范,并表示学校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以“高效互动,合作共进”为理念,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打造校际间和区域间教师学习与研究共同体,增进教师学术交流,拓展专业视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