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夏蝉鸣催奋进,蓄势赋能正当时。7月12日至13日,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标新课程教学研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学员命题、课堂教学、论文撰写、教科研研究等能力,扬州市初中数学谢俊峰名师工作室成员齐集一堂,在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进行暑期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来自全市各地区初中学校的20多名数学骨干教师参培。
依标教学的探索、实践与思索
——基于“四能”的中学数学教学
12日上午,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戚有建主任为全体学员带来了《基于“四能”的中学数学教学》的专题讲座。戚主任在讲座中强调培养学生“四能”在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学中教师习惯用语(如过度关注多解、优解)的局限性,指出这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爱因斯坦所言的“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环节。戚教授还系统阐述了“四基”是基础,“四能”是关键能力,“三会”是核心素养目标的理论框架。他提倡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活动为载体”,重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讲座中,戚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如矩形中的动点问题、同底数幂乘法教学设计、“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现象分析、中考创新题等,生动展示了如何在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质疑、思考和表达,从而真正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和科学理性精神。本次讲座理论深刻、案例详实,为在场数学教师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标落地路径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得跨学科微项目化教学策略
7月12日下午,江苏省教学名师、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陈锋博士为我们做了题为《基于综合活动的跨学科微项目化教学策略研究》的报告。陈锋博士介绍了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的内涵认知,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要点,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示例,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的现状问题,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的改进策略。在内涵认知环节,陈博士详细阐释了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打破学科壁垒,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关于设计要点,专家指出要紧扣真实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时合理规划项目流程与评价方式。为了让教师们有更直观的认识,活动还列举了丰富的教学示例,比如案例1,案例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陈博士在研讨中也明确了当前跨学科微项目化学习存在的一些现状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对跨学科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项目设计时难以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支撑复杂项目的开展;同时,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
跨学科融合与问题导向的依标实践
——“问题提出”及“跨学科学习”前沿动态
13日上午扬州大学数学学院陈算荣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问题提出”及“跨学科学习”前沿动态》得精彩讲座。陈教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已经强调“问题提出”、“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课本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要引导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陈教授还谈到当今时代的发展急需要具备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人才,因为AI的出现,知识和技能型人才需求将骤减,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和批判性人才,我们都需要具备质疑和提问的能力,因此,在以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可以也应当将“问题提出”融入其中。最后,陈教授强调跨学科学习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将在多领域融合中发挥核心作用。
聚焦综合与实践 推进跨学科学习
——综合实践学生手册编写解读
13日下午,工作室领衔人谢俊峰结合三位专家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与工作任务布置,他说综合与实践是初中数学的四大领域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课标明确提出每学期至少要安排10%的课时进行综合实践的学习,从目前的落实情况看不是很理想,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他提出作为工作室的教师,需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为综合实践课程落地努力探索。接着他结合具体样例,从情境与问题、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窗口、活动评估五个方面对综合与实践跨学科学习方案设计框架进行了详细解读与指导,要求工作室全体教师按照样例,利用假期时间对人教版八年级各单元进行精心设计,力争为综合实践课程的落实提供可操作、有影响的范式。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星河。扬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暑期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已圆满落幕,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相信所有学员一定会将所学所思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在“受教”与“育人”的双向过程中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深耕本职岗位、全面综合发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